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梅州兴宁: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2022-09-07 19:40:39 5175

摘要:兴宁市全力抓好党管武装工作,进一步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 全力支持驻兴部队现代化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今年“八一”以来,梅州市委书记陈敏,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爱军,梅州市委常委、兴宁市委书记余其豹,梅州市委常委、梅州军分区...

兴宁市全力抓好党管武装工作,进一步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 全力支持驻兴部队现代化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今年“八一”以来,梅州市委书记陈敏,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爱军,梅州市委常委、兴宁市委书记余其豹,梅州市委常委、梅州军分区政委彭延虎,兴宁市市长洪国华等梅州市、兴宁市两级领导纷纷到驻兴宁的部队进行慰问。“感谢这么多年来,两级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发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一如既往地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积极为驻地建设发展贡献力量。”95147部队政委韩建虎说。

地处粤东北山区的兴宁,是中央苏区县,驻军大县,兵源大县和军人退役回乡大县,历来具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1996年至2015年连续七届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授予“双拥模范城”称号。

近年来,兴宁市各级党政军牢记初心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新形势下“军民同心合力,军地共建齐昌”的途径与方法,全力抓好党管武装工作,进一步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全力支持驻兴部队现代化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兴宁加快构建“一城一廊一带”发展新格局、建设“工贸新城·智慧兴宁”,打造梅州副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拥军优属

解决驻军官兵实际困难

在兴宁市技工学校技岗进修班里,退役军人老杨与其他兴宁籍的退役军人一同,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讲,积极记录笔记。“退伍后,很怕找不到工作,听说兴宁市技工学校有针对退役军人的免费技工培训课,就来报名参加了。”老杨说技岗进修班的学习,让他获得再就业的能力。

兴宁市是梅州市的兵源大县,每年报名人数和合格入伍人数均居梅州前列。退役返乡的军人也比较多,目前该市有2万多名退役军人,为了更好安置退役军人,让退役军人靠劳动获得报酬,兴宁市技工学校和市教育部门开设技岗进修班和两用人才培训班,精心选派优秀教师,免费为部队退役士兵进行考学辅导。

退役军人安置是兴宁市全力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的典型写照。

风展军旗如画,峥嵘岁月如歌。作为粤东北山区腹地的兴宁市,是中央苏区县、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早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贺龙、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在这里播撒了革命的火种,从此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在这片热土上薪火相传。

多年来,兴宁市委、市政府对子弟兵常怀深厚情感,一直关心、支持和帮助部队建设,积极做好事、办实事。

经过多年探索,兴宁市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层次参与的社会化拥军优属服务保障体系。兴宁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拥军优属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全过程、全领域、全覆盖,实施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伴随着《兴宁市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和《军民共建公约》等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实施,为双拥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使双拥工作在情感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上更进一层,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为加强领导,在建立健全双拥机构的同时,兴宁市、镇两级都根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变动,做到随缺随补,始终保持组织健全、领导有力、运作正常。”兴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刘尚方说。

在双拥活动中,兴宁市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一把手”更是率先垂范,亲力亲为。每逢春节、“八一”和部队开展重大活动,历任兴宁市委书记、市长都率团慰问驻军。全国军粮供应先进单位——兴宁市粮油军供站常年为部队免费运送军粮,提供优质服务。

针对驻军官兵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兴宁市各级领导及双拥各成员单位深入部队走访,现场办公,多方协调、千方百计帮助解决。据统计,2015年以来,双拥办解决随军家属就业20人次,100%优先接收驻军子女入学入托275人次,发放随军家属生活补助170多万元,对暂未就业的随军家属高标准给予生活补助,切实消除官兵家庭生活的后顾之忧。

2015年以来,兴宁市共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支持部队征地补偿、营房建设,进一步改善驻军官兵的工作和生活条件。2019年7月竣工的兴宁市人武部征兵体检综合大楼,为76175部队无偿划拨军事用地等,极大提高了兴宁驻军的训练、工作和生活条件,有力推动部队现代化、正规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为更好树立拥军优属的典型,弘扬拥军优属正能量。兴宁市各级党政和驻兴部队把抓好双拥典型的挖掘、树立和表彰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2016年兴宁市民政局、兴宁市一中、广东交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东御营运管理公司等15个单位荣获“拥军优属”模范单位;2017年起举办了两届驻兴部队“十佳军嫂”评选活动。

拥政爱民

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

不久前,一场以“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为主题的国防教育专题授课在兴宁沐彬中学多媒体教室举行,来自驻兴某部队的指导员结合电影《战狼2》、“双11”等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全面讲解了国防的概念、我国面临的国防问题、国防教育的重大意义等内容,通俗易懂的语言,充满激情的讲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国防意识,教育引导他们要牢记历史,居安思危。

当天下午,兴宁佛岭小学的学生们则坐车来到驻兴某部队,观看了部队官兵的军事科目演习,观看了枪支武器装备,参观了军营内务,官兵们英勇的身姿、军营里先进的武器,激发了学生学习国防知识、支持国防建设的热情。

“通过这次参观和学习,我们加强了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也让我们明白了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世界更加和平。”参与活动的学生小张说。

兴宁是梅州地区驻军最多的一个县,同时兴宁又是一个超百万人口的大县,但不管是驻兴部队的官兵,还是兴宁的广大人民群众,都能自觉维护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做到互敬、互助、互爱、互谅。

兴宁各级党政机关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兴宁人民积极融入和配合驻军部队建设,驻兴部队官兵则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亲人,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主动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积极支持兴宁市的经济社会建设。

2015年以来,驻兴部队共捐款捐物216万元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和结对帮扶活动;投入资金163万元协助驻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派出官兵2万多人次,出动车辆2866台次,参与兴宁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行动,支持南部新城、北环大道、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重大工程建设38项。

今年6月10日,受持续降雨和当天大暴雨影响,兴宁市大坪镇朱坑村燕子石发生山体滑坡,致一房屋后墙倒塌,造成一孕妇(30岁左右)被困。驻兴部队立即派官兵前往当地抢险救灾。

在重大灾情前,必定有驻兴部队官兵的身影,奋战在最危险地带。4年来,驻兴部队参加抢险救灾932场次,抢救受灾群众9425名,挽回经济损失3175万元。军训学生、经警5万多人次,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军营6900人次,组织干部群众过“军事日”3700人次;组织官兵1790人次无偿献血共达60多万毫升,义务植树2万多棵,协助公安机关遏制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为构建平安兴宁作出了新的贡献。

驻兴部队积极协助信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做好企业军转干部和退役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兴宁市政府也注重加强维护军队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按上级要求在进一步完善市级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双维”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在全市各镇级单位全面建立了基层“双维”机制。即成立以各镇(单位)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武装部、司法所、派出所、法庭、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参加的镇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并在镇武装部和司法所分别挂牌建立镇级涉军法律事务协调站和涉军法律事务咨询站。

人人拥军

形成“双拥”浓厚氛围

兴宁石马圩镇62岁的伤残退伍军人陈泉福,对市人武部、市民政局充满了感激: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当了爷爷,过着含饴弄孙的幸福生活。

陈泉福19岁参军入伍,在边境军事行动中受伤,双腿高位截肢,被评定为三级伤残。退伍返乡后生活面临重重困难,当时谁也不相信他能成个家。兴宁市人武部、市民政局主动上门服务,帮他盖了新房,装了假肢,还热心为他牵线搭桥介绍对象。陈泉福成家后,政府又出资帮他开了一个碾米小店。陈泉福每天开着电动三轮车送货,妻子在店里打点做生意,夫妻俩齐心协力,日子渐渐红火起来。

回忆这段经历,陈泉福常对身边的优抚对象说:“政府设身处地想办法解忧愁,咱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

赓续红色血脉,是城市的精神脊梁。在红色精神的传扬下,兴宁人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动全社会参与。通过抓实文化传播、舆论渲染、环境营造等双拥宣传工作,在社会各级引起强烈反响。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大力宣传双拥政策、法规和双拥工作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在车站、广场、街道悬挂大型“双拥”横幅、标语,制作并发放双拥宣传图册……做到电视节目有一项、电台广播有一讲、报刊宣传有一份、文艺演出有一幕、板报画廊有一块、网络平台有一栏,促进了双拥宣传工具、宣传平台的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

通过密集而高效的宣传,逐渐形成“人人热衷拥军,行行支持国防”的浓厚氛围。近年来,凡涉及部队战备、训练、执勤等具体建设,土地管理、建筑规划、市政建设等部门总是率先垂范,行业拥军在全市长盛不衰。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兴宁各级党政机关、企业单位和拥军服务组织为驻军和优抚对象做好事,办实事200多件次,先后共组织63个慰问团(组)多次慰问驻军和优抚对象,共赠送和发放慰问金840多万元。

一个具体体现是,更多军人军属直接受益。在空军驻兴宁某部,当“流动图书车”驶进军营大院时,集合哨声响起,许多官兵抱着读完的图书赶来,还书的同时再借上几本新书。

部队领导介绍,“流动图书车”是兴宁市政府专门为驻军开通的,每个月都来为军营更换一次图书,一年四季从不间断。走遍所有驻军部队,需要一个星期时间,工作人员从不叫苦叫累。兴宁市图书馆馆长黄红亮说:“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本职岗位是一个最好的平台。”立足本职拥军,已经成为兴宁人的自觉行动。

如今,人人拥军在兴宁市已成为一道独特景观:以人社、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为主的优抚安置体系,视解决好军人优抚、军属安置等难题为己任,倾注了大量心血;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文化教育体系,发挥自身优势,以“科技拥军”“教育拥军”“文化拥军”的实际行动,为部队战备训练、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以城综、住建、电力、粮食、供水等行业为主的后勤保障体系,主动当好支持军队社会化保障改革的“后方基地”;以卫健、文广电旅体等部门为主的服务保障体系,为军人和优抚对象提供医疗、出行、游览等方面更加优惠便捷的服务。

■一线故事

驻兴士官十六年如一日

帮助孤残“亲人”

16年前,一个冷风瑟瑟的冬日,驻兴空军某部士官龚学武看到街上一名穿着破衣烂衫,一瘸一拐沿村乞讨的老人,心有不忍。“老人拖着空瘪的袖管从我目光中远去,我的心时常被撕扯得像刀割一样。”于是龚学武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老人。

历经几番努力,终于在驻地星光村党支部书记的帮助下,龚学武如愿见到了老人。老人叫朱玉胜,时年63岁,20多年前只身前往外地打工,不知为何,再次回乡时,朱玉胜已不能开口说话,右手和腿部残疾。“据说是一路讨着饭回来的。”村里的邻居说。

朱玉胜的坎坷遭遇听得龚学武眼眶湿润。他在进一步了解中得知,老人无儿无女、无亲无故,又身带残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守着父母遗留下来的几间破败的土坯房,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村委帮他申请的每月50元低保费,生活难以为继。

十多年来,只要部队没有特殊任务,龚学武每周都会上集市买些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去看望老人,帮他收拾屋子、洗洗衣服、剪剪头发,同他“拉拉”家常……

他对老人这份真情获得旁人由衷点赞。“老朱意外致残是不幸,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解放军,比亲人待他还好!”邻居刘大娘感慨道。

“我什么都不图,只为心安!我会坚持下去的!”龚学武语气坚定,就像当年他给自己下命令:“我一定要找到他。”

老兵返乡创业报桑梓:

从优秀军人

到家乡创富带头人

今年57岁的朱德辉曾经是某炮兵团的一名无线兵,自1983年从部队退伍后,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大坪镇陶坑村,以自己军人的特质和作风、干练和胆识,开始了退伍后的创业之路。

“因为我们都是农村长大的,我对我们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在当兵的时候就有这样的理念,以后要将陶坑村的农业、农村面貌,凭自己的力量去逐步改变。”朱德辉回乡后,抢抓家乡乡村旅游发展机遇,借力兴宁市委市政府帮扶退役军人就业的多项政策,大力开发本地良好的生态、绿色食品资源,成功创办了两家农业企业和一家种养专业合作社。

走进朱德辉的生态果园,一条条水泥路贯通800多亩的农场,近20种不同的农作物有序地种植在农场内。沉甸甸的南瓜和圆润饱满的百香果等垂吊在支架上,长势喜人。

“感谢政府的支持,感谢各级单位对退役军人的帮扶,我的农场才能越做越大。”朱德辉在发展自身事业的同时,也不忘回馈社会。他通过免费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支持,为困难户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目前,共为200多户农户895人提供服务,共解决就业100多人。

朱德辉说,返乡创业过程中所体现的坚韧和对公益事业的热衷,都是受部队教育的影响。“我在部队锻炼多年,也是一名党员,我有责任去帮助家庭比较困难的群众,特别是因重大疾病返贫的群众。”

从部队军事竞赛多次获得嘉奖的优秀军人,到退役返乡带领家乡人民创业致富,对于朱德辉来说,不仅是一次华丽的转身,更是一名退役军人责任与担当的具体体现,书写了退役军人返乡创业、扶贫致富的动人篇章。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张柳青

【通讯员】宋志宏 田谷华

【作者】 张柳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日报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